中共蘇維埃國家銀行舊址位于紅花崗區(qū)老城楊柳街口。舊址原是國 民黨黔軍25軍副軍長猶國才的私宅 ,建于二十世紀20年代來,坡屋頂、小青瓦、穿斗屋架,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點。建筑面積1155平方米。
概述
1931年11月21日,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(zhí)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,決定籌建國家銀行并委派毛澤民高產田行長。自此,在中央蘇區(qū)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、獨立的嶄新的金融體系,成為根據地經濟的重要支柱,在反對國 民黨軍“圍剿”戰(zhàn)爭中,發(fā)揮了很大作用。
1934年10月中旬,國家銀行的14位同志編入軍委直屬縱隊15大隊,幾百人輪流著一百多副擔子,抬著黃金、白銀、銀元和印票子的紙張、機器、由一個連護衛(wèi)著開始踏上長征路。
歷史
1935年1月初,紅軍攻占遵義后,為了在后勤上保障部隊的行駛 央決定成立沒收征發(fā)委員會。由蘇區(qū)財政部部長林伯渠任主任,毛澤民任
蘇區(qū)財政部部長林伯渠和蘇維埃國家銀行
行長毛澤民塑像
蘇維埃錢幣
副主任。委員會下設調研、沒征、財務、管理四個科。其任務是掌握和執(zhí)行黨的民族政策、黨對士誼劣紳的政策、征量籌款,補給部隊或散發(fā)給人民群眾。沒征委員會和國家銀行的同志利用部隊休整機會,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貨幣發(fā)行和回籠工作。當時,紅軍指戰(zhàn)員每人只有很少的零用錢,為讓戰(zhàn)士們在遵義城內能買到一點征途中必需的小物品,銀行同志就公開發(fā)行蘇區(qū)印制的鈔票。同時,考慮到部隊離開后,蘇區(qū)貨幣就不能使用的情況,也避免敵人對使用幣的群眾刁難、迫害,就以國家銀行名義寫出布告:歡迎社會各界群眾兌換蘇幣,并在獅子橋、丁字口、萬壽橋等處沒立兌換點,桌上堆入著銀元、食鹽和煙等實物,讓群眾自由按市價進行兌換。如在蘇區(qū)時一斤鹽要一元,這時一元就可買七斤鹽,還強以 買白金龍香煙四罐;一元蘇幣到國家銀行換一元二角現洋,也可換二元國 民黨發(fā)行的票子。
由于貨源充足,買賣公平 ,紅軍所用的蘇幣,均可按日兌現,因此,遵義城內大街小巷的商站、面館、酒樓、書店均門庭若市,比以往莫不利市三倍。廣大群眾從歷史上軍隊所過外,強行扒行“軍用”,用過后又變成廢紙的情況,與紅軍在遵義的做法相比,深深感到共產黨領導的紅軍英明偉大。這不僅維護和提高了蘇維埃幣的信譽,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國 民黨反動派對中國共產黨和畢恭畢敬 軍的污蔑宣傳,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革命積極性,同時,也維持了紅軍的經費開支。
當紅軍決定撤離遵義的前夕,中央沒征委員會和國家銀行的同志通宵達旦地為群眾辦理兌換
《肩挑的銀行》展面
工作,許多群眾見紅軍如此為群眾利益著想,舍不得將手中的蘇維埃幣拿去兌換,便珍藏起來作為紀念品。遵義解放后,群眾又把一張張、一疊疊冒著白色恐怖留存下來的蘇幣,捐獻給遵義會議紀念館,成為我黨,我軍模范經濟工作和政治工作的見證。
1999年遵義市政府拔??钚迯椭醒霙]征委員會和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辦公舊址,并按原樣在樓下陳列了蘇維埃中央政府國民經濟人民委員部部長,長征時任總供會部部長、中央沒收征發(fā)委員會主任林伯渠的住室;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行長、沒收征發(fā)委員會副主任、毛澤民的住室;以及錢之光、李井泉等同志的住室,還復原陳列銀行管理科、發(fā)行科、出納科、會計科和沒收征發(fā)委員會辦公室。2002年1月15日,遵義會議紀念館在舊址樓上推出《肩挑的銀行—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長征在遵義》專題陳列。使舊址成為展示我國解放前金融工作比較全面、系統(tǒng)的場所。現在瞻仰會址的觀眾,幾科都要到此參觀學習。